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九章 追封(1/2)

沈妃忽然觉悟到,自己从前执意不听家人劝诫,嫁入东宫作了侧妃,其实早在那时,便已将余生的安康与幸福都双手交给了他人来定夺。而以她的出身,自小便被教导不可为人妾室——此而今才明白,那不是家人的清高自诩,而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智慧。

可惜,现在才明白,已是晚了。

暮春的暖风吹拂起沈妃身上洁白的丧服,她忽然惊觉自己原来已不复曾经的勇气与信心。那个青春时代因为喜欢一个人而义无反顾的沈丛霜,如今已不再青春。她的心,她的身,此刻是如此的怀念那些回不去的过去。

而东宫一梦数年,她与萧统,与太子妃蔡玉笙,三人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世人或者看不明白,但他心知肚明,她和她也心知肚明。不过是一起小心翼翼而执着的维持着一种平静和谐的假象,而今这种假象被蔡妃无意中打碎了。

她在感觉到轻松的同时也感觉到了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毕竟那小心维系出的表象还是静好的,以及那表象中的某些细节,譬如在一些年节时候,他会与她跟蔡妃一道,出现在世人眼中。那时候她是他的侧妃,世人都会无比仔细的在她脸上和身上去寻找一些他是否宠爱她的痕迹——昔日就算是这样探究的眼神,都会让她心中暗自欣喜许久,过后亦会反复回味着他不经意间注视着自己的目光,或是一些细小不起眼的动作。

而今这些回忆就如潜伏的心疾一样,在她梦回午夜时突然发作,令她渴望改变又不甘舍弃的心隐隐生痛,令她不再灼热生辉的眼微微发酸,更甚者,令她午夜难眠时辗转反侧,不住的追问着自己,到底所为何来?又所谓何求?

她的一生啊——看似年轻而不可测的未来,前面的路,她到底该如何行走才能不会一错再错?

丁贵嫔的突然薨逝,众人听说的原因是急病卒,只为极少数人知道真正的原因是焚香自尽,但是最终被公认的原因,却是死于抑郁与绝望。

世人皆知,丁贵嫔虽诞育有三位皇子,但她出身低微,朝中无外戚,族内无高官,三子当中,东宫自小便被隔离交由几位重臣太师教养,所有课业都由皇帝亲自过问,母子之间执礼甚严,就连东宫的内务,她都甚少插手过问。

而其余二子,萧纲与她感情甚笃,却被皇帝发往了封地。萧续资质平庸,亦不讨她欢心,在如此境况下,就算她贵为六宫之首,但却始终与后位无缘。在皇帝近年又十分偏宠沅芷夫人之际,又对东宫生出了龌龊,而此番沅芷夫人离奇昏迷不醒,宫中不胫而走的都是关于丁贵嫔与其相克的传言。

三十载若幻若真的皇后梦一朝粉碎,内外皆无援手,只靠自己一人独立支撑,一个女人无法承受多重打击也在情理之中。青史上也未尝没有过类比,众人自然会想起如汉武皇后卫氏者。

当然还有更少数的人以为的原因,是与阴谋有关,这则属于暗室之论了。一般臣民尚不可怀据这等悖逆心思,因此便是心怀此论者,也只能躲在无人处私下揣测。

不论何种,这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丧事,也是彻底打破了之前前线,朝廷,皇帝,储君,重臣,亲藩几方牵丝映带的微妙平衡。在众人说出“失衡”二字之前,政局已经突兀而彻底的失衡。

对于东宫萧统而言,生母丧,自当守制三年。而三日后,在皇帝下旨命礼部考订贵嫔丧服之制,各宫和在京文武官员给发白布制丧服的同时,令太子在内臣子们无比头痛的问题之一,便是争论该不该以国丧之礼仪来安葬东宫生母,以及究竟要不要召回晋安王和庐陵王。

而几番争执之后,礼部官员负责引经据典,言援照本朝之前有过的成例,以为丁贵嫔贵为东宫生母,礼节仪制上可以皇后之尊来治丧。并同时以此为凭据,向天下发布国丧之讣闻,以彰显天家亲情伦理。

但至于名分上,是否由皇帝下旨追封其皇后之位,则两派之间吵的不可开交。最后,就连两派为首之官员都气咻咻反目,各自拂袖继续伏案查典引例去了。

而远瀛殿中,“久病初愈”的沅芷夫人正神色楚楚的倚靠在皇帝怀中,不时拭泪道:“臣妾入宫多年,一直以来都仰仗贵嫔包容庇护,是以臣妾绝不相信,贵嫔会暗中谋害臣妾。”

少卿又抬起头,看向皇帝道:“臣妾以为,陛下心中定然也是不信那人的招供的,不是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久久小说网 . www.9cco.com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