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在宫中待了一个多时辰,离宫后他马上返回了京畿卫戍司令部去,当天晚上李秀成召集了在京的诸将,当众宣布了京城进入戒备状态的命令。同时,内阁总政治部派出了十多名特使奔赴各大军区,与此同时总政治部的军令也在同一时间以电报、信鸽等方式传递出去
1865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中,日本幕府发动了第二次对倒幕派的战争,中国首次派遣了军事顾问团参与其中,英国不甘示弱也派遣了相同的顾问团参与倒幕派,然后几方列强用日本的钱和人在日本的土地上开动战争,赚取财富的同时,将日本彻底拖入了内战的深渊。
在美国,南北内战因为也有列强参与,导致战争愈演愈烈,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更有趋势朝着分裂成两个国家前行。而在欧洲,继承普鲁士皇位的威廉一世在首相俾斯麦的辅佐下,完成了战争准备,开始对丹麦和奥地利用兵,拉开了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之战。
而在远东的太平天国内部,一场建国后的也开始了,以李开芳为首的西殿老兄弟一党遭到了政治清洗,李开芳被迫递交辞呈,随后就被已经由白泽堂和情报司合并成的内务部带走,受到牵连的还有吉文元、朱锡能等西殿老兄弟党的人。而从中查出由李开芳一手提拔的不符合军衔授勋的人共计三百多人,全部都予以开除军籍处理,但凡查出有其他犯罪事实的,都一并按照法律制裁。
随后太平天国总政治部在全军开展风气整肃运动,提出的口号就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军人应该远离政治”,在这个口号的倡导下,很多军人纷纷退出了各自组建的俱乐部或是老乡会,军中风气得到整治。
国防部长一职则由李鸿章接任,李鸿章这个人有能力,在军中没有什么太深的根基,交给他出任这个职位,让皇帝本人很是放心。
虽然太平天国调整了军队的思想,但民间舆论却没有消停,萧云贵和洪韵儿还是有些低估了两百多年来对于满清统治的那口怨气。民间对于内阁过分优待满清皇室的传言甚嚣尘上,不绝于耳,特别是京城满清的遗老遗少们,这些人一早就把分到的那点银子、土地和房产都败光了,他们认为这些都是拜前清皇室一家所赐,要不是他们投降将满清江山卖掉,他们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三个月后,京城的军队接触了戒备,但民间的舆论却没有停止,奕譞的醇亲王府前经常有聚众示威的人群聚集,他们都是打着爱国的旗号来的,要求满清皇室滚出京城去
第七百五十章东方之兴
每朝每代其实都离不开朝堂之上的政治斗争,李开芳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从李开芳开始,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稳定,军政分家以及政治领导军事的观念转变得到了升华,这正是萧云贵想要的。
至于针对前清皇室的不和谐声音也只是萧云贵利用的一个工具,军中的不满之声被打压了下去,但民间的声音萧云贵却没有理会,他还需要继续利用这个声音做一些事情。
对于前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和旗民们来说,这些人常年不事生产,虽然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已经能够自食其力了,但还有不少人隐藏在民间,他们卖光了所有分到的东西,然后还是没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这些人就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他们是前清余孽,他们不会自己养活自己,所以他们就必须被清除掉,而引导他们去聚众闹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其二就是前清皇室的余威还在,此前善待他们是因为萧云贵需要利用他们去招降蒙古、西藏、新疆、关外等地的前清势力,如今这些地方已经收复数年之久了,留下他们已经没有太大的用处,反而有些极端之人开始妄想着利用前清皇室做些文章,甚至这些人捣鼓出一个什么“反汉复清”的组织来。于是前清皇室、醇亲王府这些人就成了另一个不稳定因素,因此也需要被消灭。但萧云贵不愿意自己动手坏了名声,他也担心做得太明显了,蒙古这些地方会有不满的声音发出。因此借刀杀人是最好的结果。
最后一点就是通过这次事件彻底终结民间对于前清皇室的怨恨,认为新朝对于前清皇室太过优待的怨恨之声其实一直没有停下过。人们需要一个宣泄口来发泄,或许真的到了必须发泄的当口了。而那位醇王爷奕譞的所作所为则给了各方面一个非常好的借口。于是醇亲王府就不可避免的坐到了火山口上,
1865年9月19日上午,聚集在醇亲王府外示威游行的民众达到了三万多人之多,里三层外三层的挤了个水泄不通。就在民众们群情激奋的时候,醇王府的人做了一件蠢事,据说是一名府内管事大喇喇的走出大门想要外出采购东西,但被民众们拦住,随后口角之中,那名管事居然先动了手。于是彻底点燃了民众们的怒火。围在前面的数千民众开始冲击王府大门,而在这个时候维持秩序的警察居然悄悄的后退了,结果民众就这样冲了进去。
彻底失去控制的民众们开始在王府里发泄他们的怒火,杀人放火这是一定的,奕譞被人从书房内拉出来活活打死,随后尸体被当场焚化。而前清的宫中妃子人等也没能躲过厄运,她们被暴民们施暴之后杀死,也继而焚尸。王府内的东西被抢光,房屋被点燃。整座王府就这样毁于一旦。
京城太平天国官府在接到报案后姗姗来迟,他们出动了大量的警力,甚至调集了数千城外的正规部队才彻底平息了这场大乱。王府大火在第二天才被扑灭,从废墟中一共清理出一千多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根据其中两具一大一小尸体上所遗留的饰物判断。京城警察局认出这两具尸体就是前清西太后和小皇帝载淳的尸体,另外也有人指认了醇亲王奕翾及其家人的尸体,前清最后一点骨血似乎就在王府的烈焰中彻底消失了。
这个事件的影响是极大的。但京城太平天国官府的动作也很快,当天他们就宣布抓获了将近两千多人。这些人都是直接参与了王府的暴行。这个案件审了三个月,然后迅速了解。一共枪毙了八百多人,另有一千多人被判处不同刑期的监禁,另外还挖出了所谓的前清复辟党,数万人被强制流放劳役。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因为王府事件牵连而被处罚的人当中,汉人很少,几乎就是那么几个人,而更多的却是前清的遗老遗少们,但没人会去问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恶气已经出了,而政府给出的证据又相当的充分,于是案子就这样审结了。
蒙古那边也没有表示太多的异议,众多的凶手被惩办了,至少在明面上太平天国维系了蒙古的面子,蒙古王公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了铁路的修建上,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波澜。
满清的复辟党被清剿了,可能会有些漏网之鱼,但没有了前清皇室这根标杆,他们很难兴起什么风浪,相反他们只能在阴暗角落里苟延残喘,或许不久之后也会被揪出来的。
醇亲王府的消失让各方都感到满意,当然最大的赢家还是皇帝本人,萧云贵在事后一个月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他重申了五族共荣共和的必要性,强烈抨击了民间那些还对前清抱有怨恨的思潮,号召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国民生产建设上来,如此云云。于是前清的残余影响力彻底的消失了,全国各族民众都开始了发力般的生产发展,一